+

当前位置: 新闻 大批项目来了!省政府批复同意!

大批项目来了!省政府批复同意!

2024-10-01 19:41:28

广东省政府已印发《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

广东省政府已印发《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

日前,汕头、茂名、清远3地正式印发《市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是对市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规划》指明了各市未来建设的大方向本规划国土空间范围包含中心城区和市域两个层次,明确了综合交通体系、市政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能源等各类工程布局

以下为最新3市《规划》要点:

一、汕头

《汕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汕头市政府正式印发。

本规划基期为2020年,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本规划国土空间范围包含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包括汕头市行政辖区内全部陆域和管辖海域国土空间。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包括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和澄海区塔岗围片区,陆域范围474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

优化中心城区骨架路网

规划形成“三环十二射”高快速路网

其中,“一环”金凤东路—海湾隧道—南滨南路—礐石大桥—西港路

“二环”汕昆高速—泰山路—泰山路南延线—磊广大道—国道324线—牛田洋快速通道

“三环”汕昆高速—沈海高速—汕湛高速—潮汕环线高速

“十二射”分别为中阳大道、金鸿公路、汕头至饶平高速公路、凤东路、沈海高速、泰山路北延线、潮汕路北延线、汕昆高速、潮汕环线高速、牛田洋快速通道、汕湛高速、汕南大

完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完善综合交通发展体系

规划至2035年,高水平实现“汕潮揭地区半小时通勤、粤东1小时交通圈、粤港澳大湾区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2小时通达、与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123”出行交通圈,全面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筑与城市功能布局相协调,与区域联动发展相适应,功能完善、畅通高效、安全绿色、智能惠民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

支撑枢纽港站能级跃升

建设粤东地区枢纽港。加快发展江海联运、公铁水联运,提升沿海、内河航道通航能力优化汕头港功能布局,建设“一港五区”港口体系,重点建设广澳港区东作业区和海门港区,适时启动建设榕江港区远景预留广澳港区四期、田心港区、烟墩港区,巩固提升汕头港作为国家沿海主要港口的功能定位。

完善客内货外铁路枢纽布局。以“客内货外”为原则统筹铁路客货运站场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一主五辅”铁路客运站场和“一主两辅”铁路货运站场

优化公路客运枢纽布局。引导中心城区老旧客运站综合改造,统筹外围城区客运站搬迁整合,规划形成“一区(县)一站”的公路客运枢纽布局。公路客运枢纽未来可结合交通运输方式进行功能综合使用。

强化与潮汕机场快速联系。规划潮汕机场至汕头市域形成“三高速两城际”通道格局在南澳、潮南远景预留汕头通用机场位置,满足旅游休闲、水上救援等功能。

构建高效互联的对外通道网络

建设“承湾启西、北联腹地”的高铁网络。加快汕汕高铁、漳汕高铁规划建设预留汕头经河源至韶关高铁通道,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的快速交通联系,北拓联系内陆腹地。

构建畅达汕潮揭地区的疏港铁路和城际轨道网。加快推进广澳港区、海门港区疏港铁路规划建设。近期加快推进东城际(汕头站至潮汕机场段)、粤东城际(潮州东至汕头段)建设远景预留汕普城际、潮南站至潮汕机场城际通道实现汕潮揭地区“30分钟通勤圈”

打造服务市域辐射汕潮揭地区的高速公路网。打造以汕头为中心、辐射汕潮揭地区的“三环八射”的高速路网规划至2035年全市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里程约349公里,高速公路网密度达到15.8公里/百平方公里

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疏解中心城区过境交通,强化中心城区与南北翼快速联系,规划至2035年全市快速路里程约473公里,快速路网密度达到0.8公里/平方公里,实现“镇镇通高快速”

推进交通与用地、产业联动发展

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构建“1+8+12”物流园区体系,引导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依托综合保税区、广澳港区、广澳港疏港铁路等,拓展广澳港区服务功能,打通汕头港连接粤北赣南闽西地区的物流大通道建设广澳港区国际物流枢纽围绕产业空间、铁路货站、高速公路出入口规划建设8个区域物流枢纽。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建设面向特色产品运输需求的12个专业物流中心

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构建安全集约的城乡供水体系

引导水厂适当集中,优化供水设施建设布局。构建“东引南送、江库并网、互为备用”的供水总体布局,规划至2035年共规划水厂30座,水厂规模共达到359.17万吨/日。布局区域供水泵站,支撑构建互联互通的市域输水系统。扩展应急水源来源,加强应急供水能力建设。

建立绿色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

推动汕头全面建成安全、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项目,预控变电站建设用地,预留输电线路通廊,优化电网的网架结构,建设结构完善、运行高效、多种新能源安全接入的现代化智能电网。规划至2035年,规划500kV变电站5座,其220kV变电站43座。保留汕特燃机电厂,扩建华能海门电厂、华电汕头电厂

完善全域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

规划至2035年,全市城镇、村庄建成区实现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布局。规划至2035年全市污水处理厂38座,污水处理率为100%;污泥处置中心4座,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运往各污泥处置中心处理。

支撑汕潮揭地区同城化发展

交通体系互联互通。以汕头站为核心枢纽,辐射带动汕潮揭地区产业发展,加快汕汕高铁、漳汕高铁等通道粤东城际建设预留汕普城际、潮南站至潮汕机场城际通道,支撑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发挥汕头港粤东综合性枢纽港作用,形成以汕头港为骨干支撑港口潮州港、揭阳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粤东沿海港口群

打造区域公共服务高地

提升区域性教育设施水平。

规划3处高教园区,包括桑浦山高教园区、东海岸高教园区和东湖高教园区规划新增澄海、潮阳、潮南、南澳等4处职教园区外围各区设置区级职业教育中心各1处。

提升区域性医疗设施水平。

预留部属、省属医院在汕头设置分支机构和特色专科医院用地;提前谋划应急医疗设施,完善应急防疫基础,推动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结合山海生态禀赋和现代中医药基础,加强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建设市区(县)两级疗养院和护理院重点打造南澳县医养中心各区设置市级综合医院1所

提升区域性文化设施水平。

依托东海岸新城打造区域级文化中心,重点新建海洋博物馆、音乐厅、会展中心等一批区域级设施。整合集聚内海湾“一湾两岸”现有文化设施资源,打造城市级文化中心。

提升区域性体育设施水平。

预留大型体育设施用地,建设具备承接国家和省级综合性体育赛事、职业球队比赛的体育场馆,打造东海岸区域级体育中心。提升改善内海湾两岸现有体育设施,形成市级体育中心,并结合山海资源布局户外体育运动场地完善市级“两场一馆一池一中心”体育场、全民健身广场、体育馆、游泳池、全民健身中心)体育设施设置。

二、茂名

《茂名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

茂名市政府正式印发《茂名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茂府〔2024〕5号)。

本规划基期为2020年,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本规划国土空间范围涵盖茂名陆域行政管辖范围及市管辖海域范围。

中心城区空间资源配置

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畅通便捷的中心城区主干路网

规划构建“一环八纵十横”的中心城区主干路网。以高铁新城为枢纽,完善第一圈层内“八纵十横”方格交通路网,实现圈层内组团间的快速连接。加密组团内部道路建设,打通断头路,实现内部路网畅通

“一环”:构建“海丝大道—包茂高速分界连接线—复兴大道—西城大道—市民大道—西部快线—海洋大道—滨海公路”第一圈层外侧快速交通环状路网。

“八纵”:环市西路—西部快线(一纵)、红旗路—茂水路(二纵)、中德大道—工业大道南(三纵)、茂名大道(四纵)、东环大道(五纵)、潘州大道(六纵)、包茂大道(七纵)、迎宾大道(八纵)

“十横”:复兴大道(一横)、油城路—茂东快线及其东延线(二横)、茂化快线—站北路(三横)、茂南大道及其东延线(四横)、G325改线(五横)、解放大道(六横)、中山大道(七横)、市民大道(八横)、G228国道改线(九横)、G228国道(十横)

构建高效顺畅的中心城区快速路网

规划构建“一环八射”的中心城区快速路网通过增加圈层之间交通通道,实现由单一通道向多通道的转变

“一环”:构建“海丝大道—包茂高速分界连接线—复兴大道—西城大道—市民大道—西部快线—海洋大道—滨海公路”第一圈层外侧快速交通环状路网。

“八射”:往高州方向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加快建设潘州大道北延线、红旗北路北延线往化州方向茂化快线快速化改造、推进复兴大道西延线和G325改线工程往滨海新区方向建设博贺大道西完善滨海公路

构建快速舒适的中心城区轨道快线

规划打造串联中心城区主要客流集散点、客运枢纽及旅游景点的“两横两纵”4条中心城区轨道快线,引领城市向南向东向海拓展,快速连接城市各组团,线网规模126.7km,设站87座

1号线为南北向干线串联北组团、中组团、南组团,北起露天矿公园,南至第一滩,途径中心广场、市政府、客运中心站、茂名站、茂名南站、会展中心、保利奥体、电白万达广场、茂名一中等客流集散点

2号线为茂南主城区东西向干线西起大学城,东至潘州大道,途径茂名西站、汽车总站、体育中心、文化广场等主要客流集散点;

3号线为东西向干线西起虎头山,向东连接水东湾新城、滨海生态旅游区、滨海新区等;

4号线为电白区南北向干线北起茂名南站,南达下底坡站,途径粤西农坡批、保利奥体、陈村、城市花园、水东碧桂园等主要客流集散点。线网在中心广场、茂名南站、保利奥体、下底坡、第一滩共设置换乘站5座

市政基础设施

水厂规划。规划至2035年城区自来水厂5座、小城镇水厂8座。各水厂实行区域联网供水,互为备用及补充水源,提高中心城区供水安全性和保障性。

雨水工程规划。提高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中心城区一般地区采用3~5年;低洼地区、下沉广场等重要地区采用20~30年;立交桥、下穿通道等排水较困难地带采用20~30年;对于不满足重现期1年一遇的已建雨水管渠应改造为相应标准,不满足设计重现期2~3年一遇的应随城市道路或地块整体改造而逐步改造达标

变电站规划。规划至2035年新增500千伏变电站3座,220千伏变电站30座

通信设施。(1)保留现有电信端局及模块局,规划增加9座电信汇接局,50个远端模块局,电信汇接局及远端模块局可附设在建筑物内。电信汇接局每座约3000平方米,远端模块局每间约100平方米。建议端局由各运营商共同协调建设。

(2)取消原来旧城区的广播及电视局规划新建无线广播台1座面积为3.0公顷有线电视台1座面积3.0公顷。分前端机房需按每6万户设置1座,每座约需建筑面积100~200平方米,约需15个分前端机房,机房建议附设在规划的综合通信端局内建设。

(3)保留茂名市现有位于火车东站旁的邮政局和邮件转运中心,保留河西邮政支局、电白邮政局,滨海新区规划邮政局1座面积为2.0公顷重邮件处理中心1座面积1公顷

气源规划。气源以粤西天然气主干管网湛江-茂名、茂名-阳江和国家管网集团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工程”茂名-云安以及粤西LNG接收站项目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

燃气设施规划。规划至2035年建设1个输气站,1座分输站,3座门站,3座调压站

环卫工程规划。规划至2035年,茂名市中心城区规划生活垃圾转运站共157座,公共厕所481座。在茂南区山阁镇及水东湾新城高地片区将在各规划1处建筑余物处置消纳场

综合管廊规划。规划综合管廊建设总长249公里,其中干线管廊总长69公里,支线管廊总长127公里,缆线管廊总长53公里。


构建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构建复合高效的对外交通体系
打造运能充足的港口枢纽

加快推进茂名港建设。构建以博贺新港区为主体港吉达港区和水东港区为辅助港的“一主两辅”总体发展格局。水东港区逐步弱化货运功能,向邮轮、游艇、海上游船等水上客运服务转移;博贺新港区大力发展转运枢纽功能和临港产业服务功能,打造粤西枢纽港区;吉达港区以石化等临港产业服务功能为主,支撑茂名市临港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完善茂名港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博贺新港区疏港铁路建设茂名港铁路博贺新港区专用线工程和茂名港码头铁路专用线工程提升水东港区疏港一路、疏港二路和疏港东路技术等级打造“两横四纵”的吉达港区疏港体系两横:港前路、吉达路四纵:城东路、进港东路、吉港大道、博贺大道),实现港口集疏体系衔接顺畅、便捷高效。

构建辐射广泛的机场集疏运体系

建设湛江吴川机场集疏运体系铁路及轨道包括深湛铁路、广湛高铁、湛茂阳滨海城际(研究项目)、高(州)化(州)市域轨道快线(研究项目)高速公路包括汕湛高速、沈海高速、粤西沿海高速、化州至北流(广西)高速、茂名至吴川高速茂名段、深圳至南宁高速高州支线、容县至信宜高速茂名段干线公路包括S284、茂名主城区S284连接线

规划布局茂名和信宜两个A2等级通用机场

建设布局合理的铁路网

形成“三横两纵”的高速铁路网格局。

推进广茂铁路电气化改造河茂铁路提速改造,形成“一纵二横一疏港”的普速铁路网格局

建设湛茂阳滨海城际铁路形成连通湛江、茂名、阳江三市中心城区及茂名南站、湛江吴川机场等沿线重要交通枢纽的湛茂都市圈城际轨道网络格局,促进湛茂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新建铁路项目沿线各区政府积极支持和保障项目土地综合开发的用地规模,并根据综合开发实施时序,及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

专栏:高速铁路网与普速铁路网格局

1.高速铁路网格局

三横:深湛铁路(深茂铁路、茂湛铁路)、广湛高铁(在建)、赣深高铁西延线(研究项目)。

二纵:深南高铁与广湛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张海高铁茂名支线(研究项目)

2.普速铁路网格局

一纵:洛湛铁路

二横:河茂铁路以及广茂铁路

一疏港:茂名博贺疏港铁路

构建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网

至2035年,形成“六横五纵”的高速公路网格局实现茂名市所有区县通3条及以上高速公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高速联系通道基本实现茂名市区县全覆盖。

专栏:高速公路网格局

六横:云浮罗定至茂名信宜(粤桂界)高速公路茂名段(已通车)、中山至茂名高速阳春至信宜段(在建)、深圳至南宁高速茂名段(研究项目)、汕湛高速茂名段(已通车)、沈海高速茂名段(改扩建)、粤西沿海高速茂名段(研究项目)

五纵:包茂高速(已通车)、茂名港高速(已建汕湛高速支线+新规划中山至茂名高速阳春至信宜段茂名港支线)、茂名至吴川高速茂名段(新规划)+深圳至南宁高速茂名段高州支线(研究项目)+容县至信宜高速茂名段(研究项目)、化州至广西(北流)高速茂名段(新规划)+汕湛高速化州至吴川段(已通车)、郁南至阳西高速茂名段(新规划)

构建覆盖广泛的油气管道网

拓展油气进口管道。加快推进茂名粵西LNG接收站、粤西LNG接收站外输管道建设,支撑全省沿海LNG接收站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国家管网集团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工程”茂名-云安项目茂名段建设,实现长输管道供气。稳步推进油品管道建设。

推进建设博贺新港-茂名油品管道项目,全面打通南海能源新通道。有序推进原油储备库项目,适时建设茂名原油商业储备基地项目

建设通江达海的航道网

构建由沿海航道和内河航道组成的茂名市航道网体系。其中,沿海航道以货运通道功能为主,是联系国际、国内航线的重要纽带;内河航道是沿海港口向内陆延伸的重要通道。

专栏:茂名市航道网体系

沿海航道:博贺新港区进港主航道、博贺新港区进港支航道、吉达港区进港主航道、水东港区航道、博贺港区航道、澳内海航道、鸡打航道、博贺(大放鸡)航道

内河航道:鉴江3、小东江、袂花江、罗江、高州水库航道6段

打造均衡一体的市域交通体系
第154条打造高效便捷的市域交通网络体系

建设布局合理的铁路网,一是构建“三横两纵”高快速铁路网,二是构建“一纵二横一疏港”普速铁路网

专栏:茂名市铁路网格局

1.高快速铁路网

三横:赣深高铁西延线、深湛铁路、广湛高铁

两纵:深南高铁与广湛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张海高铁茂名支线

2.普速铁路网

两横:河茂线、广茂线

一纵:洛湛铁路茂名段

一疏港:博贺疏港铁路

以提升干线公路联系效率、增强节点间直连互通能力、提高旅游景区联系便捷性为目标,形成“九横九纵五环多联”的普通干线公路网

建设机场观光大道、旅游纵线2条城市风貌观光公路滨海旅游公路、滨海旅游度假环线2条滨海度假公路山地旅游休闲环线、山水旅游纵线2条山地休闲公路

构建层次清晰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形成“三主四辅”的综合客运枢纽格局。其中:国际级综合客运枢纽1个,为湛江吴川机场客运枢纽区域级综合客运枢纽2个,为茂名综合客运枢纽和茂名南综合客运枢纽市域级综合客运枢纽4个,为化州市综合客运枢纽、高州市综合客运枢纽、信宜市综合客运枢纽和滨海新区综合客运枢纽

形成“三主八辅”的综合货运枢纽格局。其中:一级货运枢纽3个,为茂名港、粤西空港物流园和茂名东物流中心二级货运枢纽8个,为信宜三华李产业园农村电商仓储物流中心、信宜物流中心、高州物流中心、高州根子柏桥邮政农村电商供应链产业园、化州市物流中心、茂名西站物流中心、交投物流园和博贺渔港物流中心

建设快速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建设茂名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线网规模126.7km,设87站,换乘站5座。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给水工程规划。规划至2035年市域范围共有69座水厂,其中城区自来水厂10座,小城镇水厂59座

排水工程规划。规划至2035年市域范围共有104座水质净化厂,其中已建成水质净化厂98座

电力工程规划。规划至2035年市域范围共有500千伏变电站3座,220千伏变电站30座

通信工程规划规划至2035年市域内增设电信局9座。其中,茂南和电白各1座;增设电信支局87座

燃气工程规划。规划至2035年规划设置1座输气站,1座分输站,3座门站,3座调压站

环卫工程规划。规划设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环保发电厂,保留现状发电厂。

三、清远

《清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

2024年,清远市政府正式印发《清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本规划基期为2020年,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本规划国土空间范围包含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为清远市行政管辖范围内全部陆域国土空间。按照城区划定规程,综合考虑区域可达性、自然生态禀赋、规划延续性,划定中心城区,包括清城区全域、清新区南部四镇(太和镇、太平镇、三坑镇、山塘镇)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1891.21平方公里(约283.68万亩)。

中心城区规划

完善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中心城区内通外畅的城市道路网络布局

打造“三横三纵”快速路网,形成城区“外环快速”骨架。衔接区域高速公路出入口及对外交通枢纽,利用干线公路与快速路共建跨区“三横三纵”的“环城+放射状”快速道路体系,规划旅游大道、环城东路、银英公路、城西大道-振港大道形成中心城区“外环快速”,缓解城区交通拥堵。规划新增或改扩建107国道、清四公路、清三公路、清佛公路、南部快速路等“快速放射线”交通廊道,加强中心组团与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银盏生态文旅集聚区、广清产业园、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太平产业园等周边重点发展片区的直接直通,服务跨区客货运输,分离过境交通,在交通相关专项规划或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中进一步落实道路布局和用地。

强化城市干线道路骨架网络支撑。以快速路网为主骨架,构建“九横九纵”的城市干线骨架路网,加强中心城区各功能组团间便捷衔接,各组团之间保证有两条以上主干路连通,交通相关专项规划可进一步细化落实道路布局和用地。

优化完善城区次干路、支路网体系。构建城区道路微循环系统,缓解城区交通拥堵问题,重点加密东城片区、燕湖新城片区及其他城区组团片区次干、支路网,控制预留断头路贯通的廊道和用地,在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或相关交通专项规划中进一步落实支路网布局和用地边界。

打造接驳顺畅的交通枢纽系统

规划“三主五辅”的两级客运枢纽布局体系。结合城际轨道枢纽站点、公路客运站、铁路站点等城市对外客运枢纽设置三个一级公交换乘主枢纽,包括永州经清远至广州高铁清远西站、京广高铁清远站、广清城际银盏站。对应各组团内部集散点,结合一般轨道站点、公交首末站设置五个辅枢纽,包括广清城际省职教城站、燕湖新城站、清城站、源潭站、肇庆经清远至从化城际广清园站

优化中心城区公交网络体系

构建“快干支微”常规公交网络,推进省职教城、燕湖新城等重点片区公交网加密,推动公交场站、公交专用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各组团内客流集散点和客运枢纽点间、城区与其周边产业组团、旅游集聚区、镇区间便捷公交联系。规划至2035年,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35%,站点覆盖率300米半径达到80%,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100%

推进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电力供应确保电力安全。

完善供电系统,增强区域电力供应,在中心城区形成安全可靠、经济合理、适应性强、技术先进的电网系统,以500千伏振兴变电站、500千伏贤令山变电站、500千伏库湾变电站作为500千伏电网骨干枢纽规划新增220千伏变电站14座,110千伏变电站75座。落实变电站布局,保证高压线廊的建设,有力保障中心城区电力供应。

预留管控110千伏及以上高压廊道用地空间,新建220千伏及以下线路宜采用电缆沟形式建设,逐步推进现状架空线路改迁埋地。规划至2035年,中心城区城市年总用电量为230.9亿千瓦时,最大负荷约4964兆瓦。

保障通信设施用地空间优化电信局站布局。

至2035年,中心城区电信用户总量预计达284.9万户,共规划9座独立占地的二类电信局站。在保留现状中国移动清远分公司生产调度中心、半环北路局站、清新局站、电信局站和联通局站的基础上,规划新增职教城、周田片区、银盏和美林湖4座通信局站

规划新增5座邮政支局加快中心城区合建式邮政支局建设

规划新增4座水厂,至2035年,中心城区供水总规模预计达168.8万吨/日。沿湖城大道、清晖南路、环城西路等主干道规划布局DN400~DN1600给水管道

加强污水综合处理推进污水设施建设。

至2035年,中心城区规划污水厂总处理规模为146.3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规划25座污水处理厂其中新增13座沿湖城大道、清远大道、银英公路及清四公路等主干道规划布局DN400~DN1000污水管道

加强雨水设施规划。规划至2035年,中心城区共设置电排站54个。对于新建城区应结合用地布局和地形地貌实行雨水分散收集,对于旧城区应结合旧城改造工作,对原有低于标准的管网进行改造。

按照“多气源、一张网、互联互通、互为保障”的要求,推进中心城区燃气门站及各类设施建设改造规划新增2座天然气门站,预留2座LNG应急安全战略储配站、9座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2座分输站、1座LNG综合站的用地空间

预留管控粤北天然气主干管网、县县通高压燃气工程,省网末站至清新及三连一阳天气然接收站的廊道空间;在湖城大道、清四路等主干路规划布局天然气主干管道,管径为DN250-DN400,按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预留燃气设施安全防护距离。规划至2035年,中心城区居民气化率达到90%,供气能力达23.67亿方/年。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畅通市域内外部交通循环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

至2035年基本建成“三铁一通一航,六纵四横五联”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形成“南融北射,东西贯通”的区域交通新格局,构建“半小时生活圈”和“123交通时空圈”,有效支撑广清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北缘门户枢纽城市建设。

完善对外交通设施体系,强化交通门户功能

规划建设“一横两纵”高速铁路网络,强化大湾区北缘交通门户职能。规划预留龙川经韶关至贺州铁路交通廊道,预留永州经清远至广州高铁,与京广高铁形成“一横两纵”高速铁路网络,做好高铁站点空间预留,畅通“粤湘桂渝”交通联系通道,推进清远全面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络。

推进轨道规划建设,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保障广清城际北延线西环段建设空间,预留远期支撑融湾发展的城际铁路廊道和“三铁工程”交通廊道,推进广州都市圈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保障新建铁路项目土地综合开发的用地规模,根据综合开发时序的不确定性,可在符合国家、广东省相关政策要求前提下进行优化调整。

建立“三主四辅”客运枢纽体系。规划建设清远西站、清远站、清城站三个综合客运主枢纽,推进广清城际省职教城站、燕湖新城站、银盏站、龙塘站四个综合客运辅枢纽建设,强化枢纽周边用地管控,预留TOD开发建设空间,预留现有铁路站场改造的用地和空间,未来有条件的高铁站可以引入轨道交通或市域(郊)铁路,部分站点实现2条以上轨道交通引入

建设“三枢纽五中心”货运枢纽体系。预留源潭物流中心、石角-清远港物流中心、佛冈-石角物流中心三个物流货运枢纽建设空间规划建设清新太平物流中心、龙山物流中心、汤塘物流中心、迳头物流中心、清远城市配送中心五个物流运输中心,构建“公、铁、水”联运货运枢纽体系。预留机场、港口设施用地空间。规划预留远期支线机场、通用机场用地空间,强化周边用地管控,预留临空经济及机场配套设施建设空间

按一千吨级泊位建设标准预留北江沿线主要港口扩能升级空间、港口集疏运交通体系,预留船舶维修、仓储物流、商贸服务、临港产业等功能发展用地,逐步形成以能源、原材料运输为主,兼具集装箱喂给运输的综合性港口。

构建内联外畅的高速路网体系。预留清新至湖南段交通廊道,推进清花高速、清远至高明高速建设,与现状京港澳高速、广乐高速、广连高速、许广高速、二广高速形成贯通南北向交通通道。推进佛清从高速建设,预留韶贺高速廊道,与现状汕昆高速、汕湛高速构建东西向交通通道,实现融湾发展区1小时、绿色发展区2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规划至2035年全市高速公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百平方公里

构建一体化城市交通网络完善普通国省道建设,畅通交通内循环。推进国道、省道升级改造,融湾发展区重点推进国道106等改造升级,解决清城区至佛冈县等地区交通拥堵问题,绿色发展区重点推进国道537、省道522等升级改造,推进各县(市)直连直通,依托国道323、537、107构建南岭生态旅游公路,全面提升南岭国家公园可进入性。

规划至2035年全市国道、省道公路网密度达到13公里/百平方公里构建便捷高效“四好农村路”。推进农村道路升级改造,实施农村公路硬底化工程、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乡镇至行政村公路“单改双”工程,解决城乡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供水设施建设。

保障广州北江引水工程用地、佛冈县北江引水及南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等需求,促进广州都市圈(清远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科学管理并加强北江等集中式饮用水源,预留连州市备用水源、滨江备用水源等建设工程用地需求,形成以北江、滨江水源为主,饮用型水库为辅的多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城市供水保障水平。

完善雨水排放体系。规划新增及改扩建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按5年标准设计,交通枢纽及重要基础设施按10年标准设计,下穿隧道、立交桥底、过街通道、下沉广场等重现期按20年设计,顺接山洪的管渠按20年标准设计,规划新增及改扩建排洪渠、截洪沟设计标准按20年设计。

提升能源设施供给能力

建设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促进区域电网协作,预留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中段工程、清城至珠东北开关站四回线路、国华电厂接入库湾线路工程、500千伏清城输变电工程(清远段)等工程高压廊道,加强与周边地区220千伏电网的联系,融入广州都市圈主干网架结构。

预留区域性天然气能源设施建设空间。保障粤北天然气主干管网韶关-广州干线项目广东省天然气利用“县县通工程”清远区域项目用地及廊道,推动全市天然气高压管网“一张网”建设,力争到2035年,市域城镇居民管道燃气覆盖率达到85%。


以广清一体化引领融湾发展,参与国际大循环
携手广州,共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推进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积极推动广州-清远-永州通道、广州-清远城际轨道规划建设,预留跨市轨道线路接口,加强省职业教育城、银盏生态文旅集聚区与白云机场、广州北站等区域性交通枢纽的直连直通,推动清远南部地区与广州中心城区形成“半小时通勤圈”

深化周边城市合作,促进广州都市圈协同治理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
预留清远-肇庆-广州城际交通廊道,预留清远联系广州、佛山、肇庆区域性通道推进清远与广州、佛山及肇庆直连互通
协调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布局支撑广州北江引水工程、潖江蓄滞洪区建设,促进都市圈水资源优化配置,增强流域岸线防洪能力。
加快完善区域电网设施,预留输变电项目用地空间,支撑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中段工程建设,推动清城至珠东北开关站四回线路、国华电 厂接入库湾线路工程、500 千伏清城输变电工程(清远段)等项目落地, 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电力系统互补互济。



评论 0

阅读数 198

0

评论

相关推荐

最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