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公众号
+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性质及处置技术(5页word可编辑).docx
2024-04-08 15:47:09
文件格式:docx
文件大小:18KB
上传日期:2024/04/08
修改日期:2024/04/08
分享会员:是****情
市政路桥: 其他路桥市政资料
阅读次数:449
下载次数:3
下载权限:资料会员
资料介绍
1、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性质
(1)炉渣的物理性能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是生活垃圾焚烧的副产物,包括炉排上残留的焚烧残渣和从炉排间掉落的颗粒物,呈黑褐色,原炉渣有刺激性气味,经过处理后气味减弱。未经处理的焚烧炉渣主要由灰渣、碎玻璃和砖块、陶瓷碎片、木屑,以及少量碎布条、塑料、金属制品等物质组成。碎玻璃、陶瓷碎片等主要来自于工程中的建筑垃圾,但只要其粒径大小不超过5mm,就不会影响炉渣多孔砖的整体性能。金属制品主要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用品,如易拉罐、钉子、铁罐等,并且其中的单质铁会氧化,产生锈蚀,影响砖的性能。布条、塑料等物质是由于生活垃圾在焚烧过程中燃烧不够充分而未能去除。
炉渣中还含有极少量的有色金属,在公路基层应用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和碱反应产生H2而破坏路面,大颗粒金属可能会损坏施工设备,对施工的危害较大,应尽可能地除去;炉渣中的可燃物含量较低,5mm以上颗粒中的可燃物含量在0.06~1.34%。可燃物的存在不利于资源化利用,如影响应用时路面的长期稳定性,影响无机结合料与炉渣的结合,而降低材料强度。因此,该将这些物质尽量去除。经过预处理的炉渣只含有少量的碎玻璃、砖块和陶瓷碎片,布条、塑料等有机物几乎全部去除。由于炉渣主要物理组分质地坚硬,因而作为集料使用时能保证一定的强度。
(2)炉渣的含水率、热灼减率、堆积密度、吸水率
由于水淬降温排渣作用,炉渣的含水率约为12.0%~18.9%,随着堆积时间、天气等因素上下波动;炉渣热灼减率反映垃圾的焚烧效果,一般较低,为1.57%~3.16%;炉渣堆积密度在1150kg/m3~1350kg/m3之间,吸水率为37%左右。说明炉渣是一种多孔的轻质材料,强度不高。
(3)炉渣的粒径分布
炉渣粒径分布较均匀,主要集中在2~50mm的范围内(占60.8%~7.68%),小于0.074mm的颗粒含量在0.06%~1.36%。基本符合道路建材中集料的级配要求。
(4)炉渣化学成分
预处理后的炉渣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为:硅35%~50%、钙7%~15%、铝3.5%~7.0%、铁3.0%~6.0%、钠2.5%~8.0%、钾1.3%~3.0%、磷0.7%~3.0%,不同地点、不同批次的炉渣主要化学组成接近,由此可认为预处理后的炉渣的化学成分相对比较稳定。
(5)炉渣矿物组成
对预处理后的炉渣取样进行X衍射,X衍射结果显示,炉渣的主要矿物为石英(Quartz)、钙长石(Anorthite)、斜方沸石(Gismondine),其他的矿物峰比较弱,含量很少。各矿物衍射峰均比较尖锐,说明结晶程度较高,且石英、钙长石、斜方沸石的水化活性都不高,据此初步判断炉渣的活性不高。炉渣表面很粗糙,呈不规则角状,孔隙率较高,孔隙直径也比较大。炉渣部分位置晶体生长良好,要为棒状、针状和粒状晶体,但是发育不是很均匀,可能是因为焚烧过程中温度和空气分布不均,停留时间不同以及炉渣组分复杂的缘故。
(6)炉渣的轻漂物含量
炉渣的轻漂物含量进过测试,炉渣轻漂物含量为0.1%~0.2%,满足GB/T25032-2010《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中轻漂物含量不大于0.2%的技术要求。以轻漂物含量高的炉渣为原料生产的制品,其质量必然受到负面影响,因为这些轻漂物不仅增加了需水量,造成了更多空隙,还影响界面的粘结力。轻漂物含量与发电厂煅烧制度以及炉渣预处理工艺有关。
(7)炉渣毒性浸出
炉渣的有害物质浸出(铅、镍、镉、铬、砷、汞、氰化物)含量远低于GB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安全浓度限量标准值,可认为炉渣不属于有毒废物。
(8)炉渣的放射性
对炉渣进行放射性检测,其检测结果为:内照射指数IRa在0.30~0.39之间,外照射指数Ir在0.63~0.68之间。参照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的要求,当材料的内照射指数、外照射指数均小于1.0时,可用于民用、公用建筑的主体结构。
(9)炉渣二恶英含量
参照HJ77.3-2008《固体废物二恶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随机抽取炉渣进行检测,二恶英总含量为1.706×10ng/kg,远低于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对二恶英含量3.0×103ng/kg的要求。
2、污泥焚烧底灰的理化性质及再利用技术
环保工程成套有限公司的王少波等人通过对两种不同的污泥焚烧底灰的粒径、抗剪、压缩固结性、渗透性以及重金属含量等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原生污泥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焚烧处理对污泥理化性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根据焚烧底灰性质,探索其再利用途径。结果表明污泥焚烧底灰属于砂土,且抗剪强度较污泥焚烧前有明显增大,可达76.23~80.03kPa,金属含量有所超标,但重金属浸出量均小于相应标准限定值,可进行路基材料、CO2 捕集、填海造陆等再利用。
所用的原生污泥、污泥加煤焚烧底灰、污泥不加煤焚烧底灰的样品来源如下。
(1)原生污泥,为上海某污水处理厂污泥经105℃烘干后的产物;
(2)污泥加煤焚烧底灰(以下简称为加煤底灰),为未烘干的原生污泥与矿化垃圾筛上物、木屑、M1脱水剂、煤粉以100∶10∶5∶5∶20(w/w)混合后在20℃下自然风干5d,然后制成的污泥燃料经900℃焚烧1h后产生的残余物;
(3)污泥不加煤底灰(以下简称为不加煤底灰),同(2),只是在污泥燃料配比中取消了煤粉的添加。
其中,原生污泥稍有气味,颜色近似于土黄色;而加煤底灰和不加煤底灰则均由粉状物和烧结物组成,无明显气味,底灰中烧结物质地坚硬,并呈疏松多孔的状态;粉状物则较为疏松,渗透性好,类似于砂土。加煤底灰颜色较黑,而不加煤底灰颜色偏黄。
(1)粒径分布
加煤底灰粒径大于2mm的颗粒比率为36.%,而不加煤底灰的为25%,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关于土的分类规定可知,两种底灰均属于砂土中的砾砂。
(2)抗剪强度
加煤底灰和不加煤底灰的抗剪强度明显高于原生污泥,在垂直压力为50kPa的情况下,原生污泥的抗剪强度仅为39.4,而加煤底灰和不加煤底灰的抗剪强度则分别达80.3和76.3kPa。由在相似的含水率条件下,原生污泥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仅为17.19kPa和24°,而加煤底灰和不加煤底灰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则比原生污泥有明显增大,分别达到43.93kPa、35.97°和42.98kPa、33.76°,因此相应的施工允许坡度也分别提高到了29.17°和27.21°,由此可知污泥经焚烧处理后,抗剪性质较原生污泥能有明显增强。
(3)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是根据100kPa固结压力下的渗透时间而得到。渗透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不加煤底灰>原生污泥>加煤底灰。由此可知不加煤底灰最为疏松,透水效果较高;而加煤底灰的颗粒更为致密,颗粒间的空隙更小,从而透水性较差。
(4)压缩固结性质
......
上一篇: 综合管廊工程单舱管廊计算书217页WORD,可编辑
下一篇: 桥梁可行性研究报告(78页可编辑)
相关推荐
收藏 0
阅读数 449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