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规范 DL/T 1241-2013 电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

DL/T 1241-2013 电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pdf

2023-11-27 13:45:01

规范编号:DL/T 1241-2013

规范状态:现行

文件大小:1.04MB

文件格式:pdf

实施日期:2013-08-01

分享会员:女****足

上传日期:2023/11/27

修改日期:2023/11/27

类别:电力行业标准(DL)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用电等电力工业环境中使用的二层以太网交换机。

阅读次数:259

下载次数:4

下载权限:资料会员

规范描述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缩略语 2

5 要求 3

6测试方法 9

7检验规则 19

8 标志和包装 20 

DL/T 1241 —2013

电力系统使用的以太网交换机在技术参数、工作条件、绝缘性能、电磁兼容、产品结构等方面与其 他工业环境使用的以太网交换机存在明显差异,对产品实时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 本标准充分考虑了电力业务的重要性、产品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以及电力用户的使用特点,参考了大量国 内外相关标准,提出了适合电力系统使用的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和检验规则,明确了相关 技术参数,如网络风暴抑制、延时、多端口镜像、安全性、出线方式、电源接线端子等,对于电力工业 以太网交换机的研发、生产、检测和工程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电 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鑫、王永福、汤效军、陆天健、施玉祥、李芹、沈鼎申、吴军民、张小建、 但富中、宋眺、徐科。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応(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100761 )o 

电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用电等电力工业环境中使用的二层以太网交换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制和测量方法

GB/T 14598.3—2006电气继电器 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

GB/T 15153.2—2000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2部分:工作条件 第2篇 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

GB/T 25931—2010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协议

DL/T 860.3—2004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3部分:总体要求

YD/T 1099—2005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DL/T 1241 —2013

YD/T 1141—2007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

IEC 721环境条件分类

IEC 9314-3—1990信息处理系统.光纤排列数据接口(FDDI) 第3部分:物理层介质依附关系

IEC 62351-6—2007动力系统管理及其关联的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 第6部分:IEC 61850 的安全性

IEC 62351-7—2010动力系统管理及相关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 第7部分:网络和系统管理 (NSM)数据对象模型

IEC 62439—2008高实用性自动网络

IEEE 802.lq—2003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

IEEE 802.Id—2004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bridges (Incorporates IEEE 802.lt—2001 and IEEE 802. lw)

IEEE 802.3—2008信息技术一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一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一第3部分: CSMA/CD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

RFC 2544—1999网络互联设备基准测试方法

RFC 2889—2000局域网交换设备基准测试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electric power industrial ethernet switch

应用于电力工业环境,在数据链路层以MAC地址寻址来完成帧转发、帧过滤的工业级二层以太网 交换机,以下简称交换机。

3.2

存储转发 storage-forward

当整个帧已完全接收,再进行冗余码校验、过滤和转发处理的一种转发方式。

3.3

呑吐量 throughput

设备在不丢帧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传输速率。

3.4

存储转发时延latency

从输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到达输入端口开始,至在输出端口上检测到输出帧的第一个比特为止的时 间间隔。

3.5

背靠背帧 back to back frame

设备在最小帧间隔情况下,一次能够转发的最多的长度固定的数据帧数。

3.6

虚拟局域网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划分成多个网

......

收藏

阅读并下载

评论 0

收藏 0

阅读数 259

0

评论

相关推荐

最新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