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公众号
+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1-01-07
1、错台错台是指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模板接缝处出现超过规范要求的错台现象,一般错台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模板外支撑不牢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局部模板变形引起的外形走样。2)模板支撑基础部牢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整体移位而造成外形走样。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器靠模板太近,造成过振使模板变形。4)施工缝处模板连接不牢固,是模板走样。5)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造成冷缝从而产生错台。2、蜂窝、孔洞蜂窝是指拆模后构件有局部混凝土松酥,石多浆少,石子间出现分析,形成蜂窝状的窟窿,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有:1)上、下料不当,造成石子砂浆离析。2)混凝土的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3)模板缝隙未堵严
标签: 市政工程技术交底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4-12-02
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 (2006年3月31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4年9月25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集中修改、废止部分省本级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17年5月24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第一次修订 2022年11月25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特别规定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第四章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第五章
标签: 文件公告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0-12-28
建筑总面积为38896.21㎡,其中地下部分约为1895.4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2层,地上32层,部分26层,建筑高度为101.7米。地下室底板底的相对标高为-6.62m,集水坑处底板的底相对标高为-11.25m,基础筏板厚1600mm,集水坑处局部下凹处的混凝土的最大厚度为4600mm,属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大体形状为“一”字形,平面尺寸为16.7×51m。基础筏板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0,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设计抗渗等级均为S6。基础的混凝土用量约为2850 m3(包含施工缝以下剪力墙砼,后同),每栋楼约为1425m3,计划均采用商品砼施工。
标签: 混凝土工程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2-11-11
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 1第二章 后浇带、施工缝施工工艺及设置 12.1 后浇带施工工艺及设置 12.2 施工缝施工工艺及设置 2第三章 编制依据 34.1 对后浇带、施工缝的要求: 44.2 后浇带的留设 54.2 施工缝的留设 7第五章 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11第六章 浇筑前的施工准备 11第七章 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121、施工工艺流程: 122、施工方法 12第八章 后浇带、施工缝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3第九章 
标签: 施工方案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0-12-17
工程名称为******项目,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3#楼为地下2层,地上25层,建筑面积20523.43㎡;6#楼为地下2层,地上25层,建筑面积11265.93㎡;9#楼为地下2层,地上25层,建筑面积10841.64㎡;10#楼为地下2层,地上25层,建筑面积10342.50㎡;15#楼为地下1层,地上23层,建筑面积20794.99㎡,主楼与车库连接处基础形式为车库挡水板。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防水等级除配电间为一级外,其余均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标签: 工程测量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2-11-11
隧道二衬施工工程技术交底1、准备工作⑴复核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围岩稳定性特点,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及围岩的稳定状态,制定施工技术措施或变更施工方法。⑵对已完成初期支护地段,应继续观察隧道稳定状态,注意支护变形、开裂、侵入净空等现象,及时记录,做出长期稳定性评价。⑶衬砌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及其贮运方式应符合有关规定。⑷做好地下水引排工作,仰拱及基础部位的虚渣及积水必须清理干净。⑸防水层或喷层表面粉尘应清除并洒水湿润。⑹施工机具、台架、模板台车等必须经过检查,并进行机械试运转。2、隧道衬砌砼施工隧道衬砌采用复合式衬砌,即以系统锚杆、喷砼、钢筋网、钢架组成初期支护与二次模筑砼相结合。二次衬砌砼
标签: 岩土技术交底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2-05-13
二、二次经营相关概述 1、二次经营 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次经营就是指合同执行过程中,符合法律法规与合同规定的、有助于增加工程工程经济效益的价风格整、变更设计及非自身责任造成工程工程在经济和工期方面的损失,向责任方要求索赔的一项行为。从宏观角度分析,二次经营就是指签订合同后执行合同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经营行为,涉及范围更加广泛。 二次经营是一种管理理念,是针对于一次经营而言的。在一次经营中不可能完全考虑清楚中标后一些经济效益和工期等方面损失,因此引出了二次经营的相关工作。由此可见,一次经营是二次经营的前提,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