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公众号
+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1-12-15
目 录一、一般规定(土建部分) 二、机械设备1、架子工 1、总 则2、瓦 工 2、塔式起重机3、石 工
标签: 安全文明施工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0-12-23
本工程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大件路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对面,项目基地北靠大件路,南临大渡河。建筑面积43万平米。本工程共计7栋高层,5栋联排别墅、39栋独栋别墅,地下室5层,高层建筑27-32层,联排别墅及独栋别墅均为4层,建筑最高点104.9米。高层住宅为纯剪力墙结构,别墅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根据本工程节能保温的要求,外墙保温做法为外墙内保温,保温材料为中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中空玻化微珠无机保温砂浆设计厚度为30mm。本保温系统采用性能优异的界面砂浆、导热系数低的玻化微珠无机保温砂浆,以及无机改性聚合物抗裂砂浆分层次施工于墙面,同时增加耐碱玻纤网格布作为增强层。本系统各项产品相
标签: 节能保温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3-07-18
局部修订说明本规程此次局部修订工作是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22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22]21号),由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完成。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补充泄漏点、车载泄漏检测仪器、手持泄漏检测仪器术语。补充泄漏检测人员防护及检测过程中的安全要求。修改泄漏初检的要求。修改埋地管道泄漏检测周期的要求。补充泄漏检测仪器性能指标、配备的要求。此次修订共XX条,分别为第X.X.X、X.X.X、X.X.X、X.X.X条。其中新增XX条,删除XX条。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次修订的起
标签: 征求意见稿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4-08-23
装饰工程及古建部分施工方案 3.12.1框架主体模板工程: 3.12.1.1施工准备 (1)材料(定型钢模板类) 适应项目范围为:梁、枋、桁、板等。 定型钢模板:长度为600、750、900、1200、1500㎜,宽度为100、150、200、250、300㎜;定型钢角模:阴阳角模、联结角模;联结附件:U型卡、L型插销、3型扣件、碟型扣件、穿墙螺栓、钩头螺栓、紧固螺栓;支撑系统:柱模夹箍、钢管支撑、钢斜撑、木材;脱模剂。 (2)材料(自制钢模板类) 适应项目范围为:圆柱(檐柱、金柱)、斗拱、檩、椽等。 柱模板:(4M长木条、规格25×50)2㎜镀锌铁皮50×5扁钢、螺栓、螺帽、支撑钢管、脱模剂
标签: 施工组织设计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3-12-25
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一、前 言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由于量大面广,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危害很大,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1995年,原省建委颁发了《关于印发〈广东省消除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通病若干规定〉的通知》(粤建监字[1995]144号,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全省各地按照《若干规定》的要求,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经过近10年的实践,《若干规定》所列的质量通病现象在我省房屋建筑工程中逐年减少,其中的部分措施已成为近几年出台的工程建设技术规范、标准的条文。实践证明,抓好质量
标签: 建筑质量控制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3-09-27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建建[2000]211号第一条 为规范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的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保证工程质量,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凡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等有关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见证取样和送检是指在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人员的见证下,由施工单位的现场试验人员对工程中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在现场取样,并送至经过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资质认可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其计量认证的质量检测单位(以下简称“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第四条
标签: 建筑政策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2-04-29
挤塑板(XPS)保温施工技术交底1、保温系统材料:1。1、粘结砂浆1。2、挤塑板(XPS板)1.3、耐碱性网格布130K1.4、抹面胶浆1。5、机械锚固栓2、操作工艺2.1工艺流程:2。1。1墙面体系结构墙面清理--1:3砂浆找平层-—拌制粘结砂浆-—粘贴挤塑板(厚度为35mm或40mm)——安装机械锚固栓-—板缝及阴阳角打磨修理—-粘贴大面网格布并及时磨平处理——补洞及修理——变形缝处理2.1。2屋面体系1。1结构墙面清理——1:5砂浆找平层——拌制粘结砂浆——粘贴挤塑板(厚度为30mm或70mm)--板缝及阴阳角打磨修理-—补洞及修理——变形缝处理——2公分1:3砂浆找平层3。施工要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