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文章 建筑空间领域名词解释(建筑空间术语)

建筑空间领域名词解释(建筑空间术语)

2023-07-15 00:00:00

建筑最重要的边界就是“墙”的存在。墙壁如果光是在视觉上遮住视线那是不够的,它的存在可以创造出高质量的内部空间。墙的厚度不光是由力学强度、传热系数、隔声性能等工程因素所决定,而且还与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形成

分类:建筑业新闻

作者:涂香彤

建筑最重要的边界就是“墙”的存在。墙壁光是在视觉上遮住视线那是不够的,它的存在可以创造出高质量的内部空间。墙的厚度不光是由力学强度、传热系数、隔声性能等工程因素所决定,而且还与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形成高质量内部空间有着密切关系。

欧洲住宅的墙壁有多厚?伦敦郊外的二联式住宅的分户墙厚 70厘米,德国住宅的外墙厚 49厘米,房间隔墙以 24 厘米为标准,墙壁所占面积约为住宅总面积的 20%。

对于住宅,墙的构造以度夏为主旨,也就是说为了夏日通风而在南北向设很大的开口,与自然联系,接近春天的芳草,夏日的晚凉,秋天的明月,冬天的瑞雪。

在欧洲的住宅中,限定内部空间的墙,意义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厚墙所产生的防护性,才承认了家的存在。奥托·弗里德里希·博尔诺夫(Otto Friedrich Bollnow)以存在主义立场谈到“新的防护性”他摘引了圣埃克苏佩里 (Sanit-Exupery)的《城堡》:“在混沌的世界中,在沙漠中,定居在坚固的“我的家’里,进而把这个家筑为“城堡’以对抗沙漠的威胁性攻击,不断进行防御,这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一意义上,对人来说其主要之点就是“没有它自己就不能活,应夺坚固的堤防’。为什么呢? 因为坚固的堤防或围墙,在防御外来侵袭方面,无论如何也是必需的。

博尔诺夫主张坚固的边界,反复强调人只是在居住上达到自己本质的实现,他还说:“人在本质上是居住者。详言之,即停留在牢固的场所,而且由人为筑起的墙壁努力从各种威胁中保护这一场所,停滞在该场所的适应者。

像这样有关家的防护性的存在主义阐述,对于住在木、竹和纸造的家中的日本人来说也许的确是一种奇闻吧。不过,这意味着以人的存在为主因的个体的独立,同时使我们体会到家的理想状态与人的理想状态的密切关系。

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还描述了暴风雨中的家像人一样进行抵抗的情景:“家在勇敢地战斗。它开始在叹息可怕无比的暴风雨从四面八方一起袭来·....·家顽强地进行了抵抗··...·已经与人类共存的它,丝毫也没有向暴风屈服。家就像狼一样蜷曲着身子包围着我。而且,有时感到,它的温暖就像母亲的温暖一样。

各个国家建筑的墙有其重要差别,它关系到作为边界的墙壁的存在。在外面风暴吹卷而内部安定温暖这样的形象中,设置了厚厚的墙;在走廊的晚凉、虫鸣、秋月这样的形象中,设置了木板套窗及木拉窗之类活动的开口部分。

中式建筑

中式建筑

墙壁存在的方式,受该地区自然条件的极大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它同建造的材料及构造也有密切关系。建造家时,降雨量、积雪量、风速、日照、地震等外部条件当然是重要的;再一方面,历史上受到温度与湿度,特别是湿度的很大影响,这是从地理分布上可以明确的。

根据法国气候学家马东 (E.de Martonne)的干燥指数,年干燥指数在20以上的为湿润地区,20以下的为干燥地区,10 以下的为沙漠地区。欧洲南部的部分地区及日本,南部均为年干燥指数在 20以上的地区,盛产建筑木材。(干燥指数(Aridity index,AI,或其它缩写形式, 如K等),又称干燥度,是表征一个地区干湿程度的指标。降水代表水分收入,蒸发代表水分支出,多年平均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称为干燥指数,其倒数称为湿润指数(Humidity index,HI)。)

而欧洲除部分地区外,却是以砖石砌筑的“砖石结构”(masonary construction)形成城市居住建筑的主流,相对地日本是以木构的“梁柱结构”(post and beam construction)形成主流这就给住宅的样式、街道的景观乃至城市发展的模式带来很大影响。

砖石结构

砖石结构

砖石结构

木梁结构

木梁结构

现代化的大城市中,今天仍然不知不觉地受到发源于木结构住宅的各种想法的制约。像日本这样降雨量丰富的地区很适于常绿针叶树的生长,特别是杉及桧柏等,其材质美观,加工容易,而且强度也大,作为结构材料、构造材料均可采用。在以杉木方柱或桧柏圆木等作为建筑材料时柱子露明的做法一一一即可以说是日建筑精髓的“露柱墙”一方面是由于工匠的出色技术,同时也是由于木材本身质地的美。

露柱墙

露柱墙住宅中,根据强度、制材、运输要求,柱的适宜直径尺寸为 10到20米东右,采用日式露柱墙做日式房间时,墙壁、门槛、门框都比柱的尺寸小而嵌人柱内,这就是柱子作为结构构件而露明的道理,从柱子上伸出来的是柱间横板和围廊挑枋等,日式住宅的墙壁的厚度不会小于10厘米。露柱墙的做法柱子是按预先确定的标准间距规整地竖立,结果,柱与柱之间就形成了很大的开口,本质上是否定墙壁存在的空间构成。

隐柱墙

按西式隐柱墙的做法,是在柱的外面做墙,除非有必要,它是和柱的断面尺寸无关的,可以把墙加厚。

菲利普·约翰(Phiip johnson)的“璃之家”在这一义上,乃是一幢与木结构露柱墙有共同点的钢结构住宅。这幢住宅除了设置有盟洗室、浴室等的“中心核”(core)外,全是开敞的.目的在于创造否定墙壁存在的流动空间,是划时代的美国战后现代建筑,

在露柱墙结构的住宅中,为了把木装修纳入柱与柱之间,木拉窗和木隔扇的厚度为3厘米,是可轻轻滑动的高级装修。木隔栅用一个手指就能轻轻拉开,它只是视觉上的约束,和西欧那种封闭式厚实的门有本质的差别。

露柱墙(日式)

隐柱墙(现代极简)

在一些地区夏季温度高、湿度大,住宅地板下的通风是非常重要的。采用梁柱结构最为适宜。砖石结构若在接触地面的部分开口,上面的载荷则不能传至地面,整个住宅就会垮掉,所以是不适宜的。

为了度过高温高湿的夏天,在尚无空调的时代,自然通风最为重要露柱墙在柱与柱之间本来就有很大的开口部分,在夏季最为适宜。

那么冬天的情况又是如何呢?砖石结构住宅整体的蓄热量较大,与之相比,薄墙大开口的住宅蓄热量是非常小的,外面的冷空气直接通向内部。为了使低蓄热量住宅的内部温暖显然不可能采取提高环境自然温度的。于是住宅依靠火钵、烷炉被炉等直接采暖设施,用火钵或烷炉烘手,用被炉暖脚,这是十分明智的.

评论 0

阅读数 214

0

评论

相关推荐

最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