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公众号
+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4-01-30
1.1 工法形成原因为了保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竖向连接节点均采用等同现浇的原理进行连接,该种连接方式要求现浇部位绑扎并外露一部分钢筋用来插入竖向预制构件内部,然后再通过套筒灌浆等方式进行节点间连接。这种操作方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楼板现浇混凝土层在进行浇注时容易对外露钢筋产生影响,使之发生偏位或者变形,从而导致预留钢筋定位不准,并最终使预留的楼面板钢筋无法准确插入竖向预制构件,不但影响施工进度,还极大地影响施工质量。1.2 工法形成过程为解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竖向构件定位钢筋偏移问题,本公司自主开发出了一种可拆卸式的预制柱的钢筋定位
标签: 作业指导书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1-05-17
本工程根据周边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将边坡分为3个设计单元,主要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支护结构,坡顶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形式。目 录一、工程概况 1(一)项目概况 1(二)边坡支护工程概况 1(三)施工要求 2(四)技术保证条件 2二、编制依据 2三、施工计划 3(一)施工进度计划 3(二)用水、用电计划 3(三)材料计划 4(四)设备计划 6四、施工工艺技术 8(一)技术参数 8(二)工艺流程 9(三)施工方法 91.测量施工 92.锚索施工 93.基础梁、肋梁施工 134.锚杆施工 145.挂网喷面施工 156.地面及地下水泄、排措施 17(四)检查验收 18五、脚手
标签: 岩土施工方案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1-12-15
1.1 地理位置、地形情况**坑隧道位于***坑,全长215米,起迄桩号为K48+360~K48+575,为双垮连拱式隧道。隧道区属于丘陵地貌,隧道横穿山丘,进出口段自然坡度较陡,坡角在35-400左右。隧道走向呈南东-北西向展布,山顶高程约95m,最大埋深约43 m。隧道平面线型为直线,纵断面线型为+1.53%和-1.6%的单人字坡,变坡点桩号为K48+460。1.2 工程地质设计情况1.2.1 V级围岩地质V级围岩地质分布里程为K48+360~K48+418、K48+504~K48+575段,长度共为129米。围岩属于第四纪残坡积土及全-强风化花岗岩,围岩波速450~1850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1-11-30
一、工程质量目标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为:一次性合格率95%以上。为保证本工程的质量目标的顺利取得,我项目部拟在该工程现阶段的施工过程中,加大对劳务组的管理力度,根据现场实测实量的结果,对超出规范的部分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二、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及项目部人员安排1.项目部人员安排1.1工作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其工作分工负责情况如下):组长:项目经理1.2具体负责工程(或班组)技术交底和质量安全、施工进度、文明施工的具体落实工作,对经过实测实量超出规范部位的安排人员进行整改,并配合项目部质量员做好实测实量工作。副组长:技术总工1.3负责具体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和协调,督促劳务班组对本栋号的具体质量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3-06-17
宁波某项目职工临宿、围墙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奉化市。由宁波某有限公司投资,宁波某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宁波某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宁波某集团某分公司承建。项目由1#、2#、3#厂房、附属用房、门卫组成,总建筑面积:3544.1平方米,占地面积:852.5平方米,1#、2#厂房为三层,3#厂房为五层,局部二层。本项目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为六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 年,生产火灾危险性为戊类。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目标:合格。二、水泥复合板活动房搭拆方案本工程职工宿舍搭设临时活动房二层,材质:水
标签: 施工方案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1-01-18
工程总占地面积约40004.40 平方米,建筑物占地面积9867.17平方米,容积率1.3。本工程由1栋11层的酒店(地下室层高4.8米、一层层高4.8米、二层层高5米、三层及以上层高3.3米),4层的中餐和宴会(一层层高5米、二层层高4.7米、三层及以上层高4米),两者之间用酒店大堂连接,1栋5层的员工宿舍(一层层高3.5米、二层及以上层高3.3米),1栋6层的SPA/KTV(一层层高4.7米、二层及以上层高3.5米)组成。总建筑面积64634.67平方米,其中地下室8239.15平方米。结构形式:基础为预应力管桩基础,上部为框架结构。......
类别:资料发布时间:2022-06-27
目 录一、工程概况.......................................................................................... - 2 -二、编制依据.......................................................................................... - 2 -三、工程质量目标.................................................................